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針灸養生成了人們討論多的話題。針灸養生幾乎沒有副作用,針灸不但可以美容養顏,還可以治療很多疑難雜癥哦。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針灸和按摩治療疾病的功能,下面看小編的具體介紹吧。
針灸按摩治療脂肪肝
脂肪肝是近幾年發病率高的疾病,中醫們也開始研究使用中醫來治療脂肪肝,經過實踐總了一些知識。屬本虛標實之證,以邪實為主,病位在肝脾腎三臟,其病因與過食肥甘厚味、飲酒過度、久臥久坐、體豐痰盛、感受濕熱毒邪、情志失調、久病體虛等有關。脂肪肝的防治與五大穴位息息相關。這些防治脂肪肝的穴位,可采取按摩療法或針刺療法刺激穴位,以達到輔助治療脂肪肝或預防脂肪肝的目的。以下我們介紹一下與脂肪肝有關的這五大穴位:穴取足三里、豐隆、三陰交、中脘、太沖。
患者取舒適體位并暴露需針刺穴位處。常規消毒后,毫針直刺足三里1.5寸,豐隆2寸,三陰交、中脘各1寸,太溪、太沖各0.8寸。豐隆、太沖施大幅度提插瀉法,足三里、三陰交、中脘施大幅度提插捻轉平補平瀉法。留針30分鐘,期間足三里、三陰交、中脘隔10分鐘加強手法一次。15次一個療程,休息10天后再繼續下個療程。
足三里
足三里這個穴位是腳部的主要穴位之一,三里主要是上、中、下三個意思。經研究證明,針灸刺激足三里穴可使胃腸蠕動有力而規律,并能提高多種消化酶的活力,增進食欲,幫助消化降低血脂、血液黏度。
豐隆穴
豐隆穴為古今醫學家所公認推崇的治療痰濕證的首選要穴,具有通經活絡、通調脾胃氣機,能使氣行津布,中土得運,濕痰自化的功效。
三陰交
三陰交乃足三陰經中氣血交會之處,除可健脾益血外,還可調肝補腎。刺激該穴可以把體內的濕、濁、毒素排出體外。
中脘穴
中脘別名上紀、太倉、胃脘,是任脈、手太陽與少陽、足陽明之會,胃之募穴,八會穴之腑會,具有和胃健脾、降逆利水之用。
太沖穴
太沖穴為足厥陰肝經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具平肝潛陽、行氣解郁之功效。
以上諸穴相輔相成,按摩這五穴或針刺,均可達到行氣活血、疏肝利膽、健脾化濕清熱、降低血脂、調節免疫功能的功效,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治療脂肪肝的發生發展。
針灸產生疼痛的原因
1.進入皮膚時疼痛,因進針不夠快速,針尖在進入皮膚時會刺激人體神經末梢的感受器,致使人感到疼痛。
原因有二
一,醫者手法不到位。
二,針具不夠銳利,或帶有倒刺(如今少見,因多為一次性針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