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每年農歷八月十五是傳統的中秋佳節,月餅這一傳統美食也是餐桌必不可少的“主角”。隨著移動信息化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在網上購買食品,這也就導致網上產品參差不齊、亂象叢生。月餅添加中藥材打“養生牌”違法宣傳專忽消費者,自制月餅風靡朋友圈食品安全讓人堪憂。因此,在中秋佳節來臨之際,三九養生堂特別推出了月餅食品安全專題,幫助大家更好的規避月餅安全問題。
自制純手工無防腐劑月餅、純手工千層榴蓮蛋糕、農家辣椒醬等“私房食品”,不僅在淘寶等第三方網絡食品交易平臺暢銷,如今在微信朋友圈也是刷屏走俏。不過,因自制“私房食品”普遍屬無證經營,加工地點衛生狀況不明等,食品安全及市場秩序似乎屬于監管盲區。近期,國家食品藥品監管總局起草了《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意見稿》),社會各界可于9月18日前反饋意見、建議。根據《意見稿》,網絡食品經營者應當依法取得食品經營許可或者備案憑證。這意味著在淘寶網或微信朋友圈上賣自制食品的商家,在《管理辦法》正式出臺后也都要辦證或備案。
在昨天召開的2015中國月餅文化節開幕式上,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相關負責人也發布了今年月餅質量抽查結果。結果顯示,104家企業生產的104種月餅有101種合格,合格率為97.1%。檢驗中發現,兩種月餅的菌落種數超標,占檢驗總數的1.92%;一種月餅大腸菌群超標,占檢驗總數的0.96%。這位負責人介紹,菌落種數和大腸菌群是衛生標準中規定的微生物指標,用以指示產品在生產過程中受污染程度和安全性。
中秋節將至,市場上月餅大戰已硝煙四起。有市民反映,與往年情況不同,今年的月餅市場上出現了諸如螺旋藻月餅、西洋參月餅等打著“營養”旗號的新產品。對此,專家提醒消費者,“營養保健月餅”未必真有滋補效果,市民購買切莫盲目跟風。在政府出臺月餅包裝規定、打擊奢侈之風后,“天價月餅”成為過街老鼠,逐步被平價月餅取代之后,盡管銷量還過得去,但商家利潤受到影響,急于想找到新的增長點。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民眾的健康意識逐漸加強,越來越多的人追捧綠色健康食品,也舍得為健康付出更高的價格,打著健康滋補的“營養月餅”則順應而生。兒童醬油、養生茶葉、保健涼席……一系列新概念產品后,又推出了養生月餅。
食用藥膳月餅能養生保健? 9月20日,新疆都市報記者在淘寶網頁面上發現,藥膳月餅悄然興起,輸入“中藥月餅”這一關鍵詞,在搜索結果中,可以看到不少售賣中藥月餅的商家。記者隨意點進一家名為“自然瘦營養健康學苑”的店鋪中,店面首頁就有一款“純手工制作保健養生藥膳月餅”,月餅價格不菲,4塊至8塊的月餅,低賣價為288元。“我們這里可以針對不同的人群設定不同的月餅餡料配方,如果你要將月餅送人,可以對癥配餡料,既新鮮獨特,又養生健康。如果是自己吃,我們也能根據你身體的情況調配適合的月餅餡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