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遼寧沈陽,市民在一老字號內搶購豬頭肉等熟食,這是為將至的“龍抬頭”做準備。中國農歷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萬物復蘇,一切動植物開始抬頭,按照北方傳統習俗家家戶戶煮豬頭作為祭祀神靈的供品,并吃豬頭肉、剃龍頭討鴻運當頭的彩頭。
福山舊時二月二有打灰囤的習俗,關于打灰囤的諺語有:“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豐收的日子開了頭。”“灰囤打得好,糧食蟲不咬,豐收有場保,日子樣樣好。”用打灰囤來祈求糧食豐收,不招蟲害。《民國福山縣志稿》上記載福山舊時的風俗習慣:“二月二熏蟲,小兒用彩帛剪小方作串佩之名小龍尾。”
北京龍頭節傳統習俗咬春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的日子,北京人都要吃春餅,名曰“咬春”。
山東龍頭節習俗畫引錢龍我國山東等地區過春龍節,用灶煙在地面上畫一條龍,俗稱引錢龍。
二月二剃頭理發紅運當頭民間認為在這一天剃頭,會使人紅運當頭、福星高照。
滿族龍頭節習俗硝灰畫印脾滿族人十分重視這個民間節日,如同過年或過大節一般。
龍頭節有哪些禁忌
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青龍節,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它是中國民間的一個傳統節日。在這一天不止有很多習俗,也有很多禁忌。那么,關于二月二龍抬頭有哪些禁忌呢?二月二龍抬頭有哪些事不能做?到了二月二這天要格外小心,不能動刀動剪動針線,否則會傷到“龍目”,戳到“龍眼”。早晨擔水時,禁忌水桶碰到井幫,否則會碰傷龍頭。這一天忌推磨,以免壓住龍頭。還忌諱吃稀飯喝疙瘩湯。以免糊住龍眼,天將降冰雹。
二月二龍頭節,又稱“青龍節”或“龍抬頭”,古時在這一天,人們會舉行各種祭祀儀式祈求一年風調雨順。民俗專家王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舊時龍頭節前后以儀式性的活動為主,無論官方民間均有祭祀活動,皇后還會在后宮主持蠶桑儀式。”
二月二龍抬頭吃什么好
二月二龍抬頭節 北京人要吃“龍鱗” 春餅比吃烤鴨的薄餅要大,并且有韌性(北京人稱為要有“骨立勁兒”),因為要卷很多菜吃。昔日,吃春餅時講究到盒子鋪去叫“蘇盤”(又稱盒子菜)。盒子鋪就是醬肉鋪,店家派人送菜到家。盒子里分格碼放熏大肚、松仁小肚、爐肉(一種掛爐烤豬肉)、清醬肉、熏肘子等。吃時需改刀切成細絲,另配幾種家常炒菜(通常為肉絲炒韭芽、肉絲炒菠菜、醋烹綠豆芽、素炒粉絲,攤雞蛋等,若有剛上市的“野雞脖韭菜”炒瘦肉絲,再配以攤雞蛋,更是鮮香爽口),一起卷進春餅里吃。
龍抬頭多吃豆腐多兜福 二月二的食俗有哪些?普通人家在這一天要吃面條、春餅、爆玉米花、豬頭肉等,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吃食,但大都與龍有關,普遍把食品名稱加上“龍”的頭銜,如吃水餃叫吃“龍耳”;吃春餅叫吃“龍鱗”;吃面條叫吃“龍須”;吃米飯叫吃“龍子”;吃餛飩叫吃“龍眼”,吃炸糕叫吃“龍膽”。另外,日常吃的食物也要叫一個好彩頭,比如豆腐叫兜福,芥菜叫借財等等。
二月初二龍抬頭 民間要吃炒黃豆 我國農歷二月初二,俗稱“龍抬頭”,民間有吃于炒黃豆的習俗。其實,多吃干炒黃豆對身體健康會帶來不利的影響。因為黃豆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素、尿酶、血球凝集素等因子.干炒、爆黃豆時,這些因子在干熱條件下并不被分解。因此,吃了干炒豆后,會引起副作用,如肚子發脹,影響消化吸收功能。如果貪香吃得多了,吃了還會引起惡心、嘔吐、腹瀉等中毒現象。
龍抬頭吃油炸糕稱之食龍膽 二月二是我國傳統節日“龍抬頭”。代表著陽氣回升,大地解凍,春耕將始,正是運糞備耕之際。二月二這天要吃有“龍”字的食品來沾“龍氣”。具體二月二吃什么?傳統節日,時在農歷二月初二龍抬頭。明人劉侗的《帝京景物略》中說:“二月二日曰,龍抬頭、煎元旦祭余餅,熏床炕,曰,熏蟲兒;謂引龍,蟲不出也。”俗話說“龍不抬頭天不下雨”,龍是祥瑞之物,和風化雨的主宰。
二月二龍抬頭 吃芥菜飯有財發 在山東,這個節日是春節后的一個重大節日,有吃炒豆子(這種炒豆子被當地人成為“料豆”,又稱“蝎子爪”。其中,料豆,指黑豆、黃豆或花生等,一般煮熟或炒熟,也說料豆子。 每年農歷二月二在一些北方地區,像西北、山東等地有吃炒豆子的習俗,表示每年春天的開始。
龍抬頭如何防病養生
在乍暖還寒的春季,受氣溫和人體自身因素的影響,身體的肌肉和韌帶還都比較僵硬。因此剛開春的時候進行體育運動,應主要以恢復人體機能為目的。為此,春季鍛煉應以動作和緩的慢運動為主,比如散步、慢跑、爬山、放風箏等,多到戶外汲取“空氣維生素”。在陽光明媚、空氣清新的春天里登山,不僅可以鍛煉身體,還能愉悅精神,舒解心理壓力,是比較適合上班族放松身心的運動方式。參加登山健身,關鍵是掌握好運動的量和強度。
1、多喝水,飲水可增加循環血容量,有利于養肝和代謝廢物的排泄,可降低毒物對肝的損害。此外,補水還有利于腺體分泌,尤其是膽汁等消化液的分泌。2、清淡, 此時,飲食宜清溫平淡,飲食宜溫熱,忌生冷。應少高脂肪油膩食物,因為油膩的食物食后容易產生飽腹感,人體也會產生疲勞現象。3、營養均衡,從飲食科學的觀點來看,春季強調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要保持相對比例,防止飲食過量、暴飲暴食,避免引起肝功能障礙和膽汁分泌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