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醫學博大精深,其中藏族因為獨特的地理環境,生長出許多寶貴的中藥材,事實上,藏醫學的發展也較早,經過時代的變遷,很多寶貴的醫學也得以流傳。今天的中華醫藥視頻全集邀請了鐘國躍來為我們講一講其中的故事。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1.冬蟲夏草
簡稱蟲草,是一種動植物兼名的名子座與蟲體,冬天為蟲,夏天為草,下部是蟲,貴藥物。它是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幼蟲上的上部是草。蟲草味甘酸,性平,氣香,是良好的強壯補藥。
2.藏紅花
又叫番紅花或西紅花,就其養血功能來看遠遠超過草紅花。因為這種藥材從地中海沿岸經印度傳到西藏以后,又從西藏轉運至內地,所以人們稱之為藏紅花。
3.紅景天
是景天科紅景天屬植物。西藏民間常用紅景天來治療咳血、咯血、肺炎、咳嗽和婦女白帶等癥。紅景天具’扶正固本“作用,長期服用可增強免疫力。
4.雪蓮花
生長在青藏高原4千米以上的雪山雪線附近,耐低溫抗風寒,花像蓮蓬座子,頂形是蓮花,故得名雪蓮花。具有一定的藥用價值。
5.人參果
亦稱蕨麻,藏語謂之”吉祥食物“。系青藏高原薔薇科野生植物,因其營養豐富,實用價值極高二得名”人參果“。素有小人參之稱。藏族人一般只在婚禮、節日食之,以之待客,視為尊貴之意。
6.靈芝
擔子果多年生,為具有硬包被的扁球體,木質,無明顯菌蓋。菌肉和菌管生于空腔內,前者呈均勻的深褐色,厚約3mm,雜有白色菌絲團。分布在西藏聶拉木。
藏醫學的介紹
藏醫藏藥歷史悠久。早在遠古時代,生活在西藏高原的居民在同大自然作斗爭中逐步認識到了一些植物的性能及其用于治療的經驗;在狩獵過程中,又逐漸知道了一些動物的藥理作用。相傳在公元前三世紀,就有了“有毒就有藥”的說法。
據《玉妥·云登貢布傳》記載,西藏早流行的一種醫學叫《本醫》,當時還沒有系統的理論,主要靠三種療法,即放血療法、火療法、涂摩療法來治病。同時,還用酥油止血,用青稞酒治療外傷等等原始簡單的辦法。公元四世紀,天竺的醫學家碧棋嘎齊和碧拉孜入藏,傳播了《脈經》、《藥物經》、《治傷經》等五部醫典,對《本醫》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公元六世紀以來,從內地傳來了醫學和天文歷算;七世紀,文成公主入藏,帶來了“四百零四種病方,五種診斷法,六種醫療器械”以及四種醫學論著如《門介欽莫》(即《醫學大全》)等。八世紀,金城公主入藏時又帶來了許多醫藥人員和醫學論著,并把其中一些著作譯成了藏文,如《索瑪拉扎》(即《月王藥珍》)等等。赤松德贊時期,藏醫有了很大發展,出現了九大醫學家,即玉妥·云登貢布、碧棋列貢、吾巴曲桑、齊齊謝布、米娘絨吉、昌提杰桑、聶巴曲桑、冬門塔杰和塔西塔布。其中玉妥·云登貢布為有名。
本期嘉賓介紹
鐘國躍
男,1958年生,研究員,博士,博導,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專家。1983年畢業于成都中醫藥大學藥學系,1995年獲日本富山醫科藥科大學藥學博士學位。1998年~2012年任重慶市中藥研究院院長,2012年作為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引進人才調江西中醫藥大學,任中藥資源與民族藥研究中心主任。現任國家藥典委員會執行委員、民族醫藥專委會主任委員,藏藥標準協調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第四次全國中藥資源普查專家組副組長,國家瀕危物種科學委員會協審專家;世中聯藥用資源利用與保護分會副會長,中國自然資源學會中藥與天然藥物資源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植物學會藥用植物保育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生態學會中藥生態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中藥鑒定專委會副主任委員,科技部“中藥資源創新團隊”核心成員,中國中醫科學院客座研究員,中國中醫研究院中藥資源中心“神農學者”,江西民族傳統藥現代科技與產業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常務副主任。北京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成都中醫藥大學兼職教授;《中國中藥雜志》、《中草藥》、《世界科學技術-中醫藥現代化》等雜志編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