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痛風也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病癥,尤其是40歲以后的男性一直是痛風青睞的人群。患有痛風的人群中以腦力勞動者、體胖者發病率高。那么,得了痛風有什么癥狀呢?痛風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在日常的生活中怎樣預防呢?下面就來了解一下吧。
1、關節出現異常
痛風早期關節出現異常反應是典型的癥狀之一,但疼痛、腫痛感并不是很明顯,患者偶爾出現關節紅腫、疼痛、酸脹感、發作時間短,一般十幾分鐘就會消失;有時候也會伴有炎癥發熱。
2、尿酸持續偏高
痛風的形成一般都是體內尿酸持續偏高的后果,如果尿酸值一直偏高不下,就要高度警惕痛風隨時隨地發作。
3、尿路出現感染
當體內尿酸升高,就會對尿路出現影響,如出現尿少、尿黃、尿痛等現象,如果出現尿路結石,就會出現血尿的情況。
4、下肢關節突發疼痛
痛風青睞于下肢關節,其中腳趾關節是重點。如果在睡覺、起床、酒后突然出現鈍痛、沉痛感,或發燙感,就很有可能是痛風早期信號;部分患者會隨著疼痛的遷移散發,慢慢的踝關節、膝關節、腕關節和肘關節也會出現疼痛。所以千萬不應忽視腳趾疼痛感的出現。
痛風的治療方法
1、中醫治療痛風的偏方之一
適應癥:關節紅腫熱痛,腫脹疼痛劇烈,筋脈拘急,手不可近,更難下床活動,日輕夜重,舌紅苔黃、脈滑數。治以清熱除濕,活血通絡,宣痹湯加減。
藥方組成:防己、杏仁、連翹、蠶沙、赤小豆、姜黃、秦艽各10克,滑石、海桐皮、靈仙、萆、澤瀉各15克,山梔、半夏各6克,薏苡仁、土茯苓各30克,虎杖20克。
2、中醫治療痛風的偏方之二
適應癥:痛風歷時較長,反復發作,骨節僵硬變形,關節附近呈暗紅色,疼痛劇烈,痛有定處,舌暗有瘀斑,脈細澀,治以活血化瘀、化痰通絡,身痛逐瘀湯加減。
藥方組成:桃仁、紅花、當歸、羌活、秦艽各12克,地龍、牛膝各20克,五靈脂、川芎、沒藥、香附各9克,生甘草、全蟲、蜂房各6克,烏梢蛇、白芥子、僵蠶各10克。
3、痛風患者可嘗試服用川烏湯
做法:我們將兩個已經脫皮后的川烏烘干,再將一小把的黑豆炒熟,再準備全蟲、地龍、麝香;將以上藥物碾碎為末,煮成溶液狀,之后制成綠豆大小的藥丸。每天3次,每次用溫酒送服10粒。這個中草藥方主治因痛風而引發的系列疼痛,具有快速緩解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