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炎是非常多見的疾病,患有關節炎是非常痛苦的,如果嚴重將會直接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那么日常生活中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有哪些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隨著北京電視臺養生堂視頻節目曾小峰專家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癥狀
1、類風濕性關節炎的主要癥狀是反復發作的、對稱性的、多發性小關節炎,主要出現在我們的手部指掌、腕、足趾等關節。
2、早期呈現紅、腫、熱、痛和功能障礙,晚期關節可出現不同程度的強硬和畸形,并有骨和骨骼肌萎縮,是一種致殘率較高的疾病。
3、從病理改變的角度來看,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主要累及關節滑膜(以后可波及到關節軟骨、骨組織、關節韌帶和肌腱) ,其次為漿膜、心、肺及眼等結締組織的廣泛性炎癥性疾病。
所以患者除了會出現關節炎的癥狀表現外,還會有一些其他的全身癥狀表現,如體重減輕、皮下結節、心包炎、胸膜炎等等。
4、病情和病程有個體差異,從短暫、輕微的少關節炎到急劇進行性多關節炎。
受累關節以近端指間關節、掌指關節、腕、肘、肩、膝和足趾關節為多見;頸椎、顳頜關節、胸鎖和肩鎖關節也可受累,并伴活動受限;髖關節受累少見。
關節炎常表現為對稱性、持續性腫脹和壓痛,晨僵常長達1小時以上。
為多見的關節畸形是腕和肘關節強直、掌指關節的半脫位、手指向尺側偏斜和呈“天鵝頸”樣及鈕孔花樣的癥狀表現。
重癥患者關節呈纖維性或骨性強直,并因關節周圍肌肉萎縮、痙攣失去關節功能,致使生活不能自理。
除關節癥狀外,還可出現關節外或內臟損害,如類風濕結節,心、肺、腎、周圍神經及眼等病變。
由此可知,所謂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并非只是關節發生了炎癥病變,而是全身性的廣泛性病變,對人體的危害性極大。
本期嘉賓介紹
曾小峰
男,主任醫師,教授,風濕免疫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內科學系副主任,博士,1962年6月25日生。1979年考入上海第一醫學院醫學系基礎醫學專業,1984年7月畢業后一直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1989年9月至1990年2月任內科總住院醫師。1989年12月晉升為主治醫師,1995年4月晉升為副主任醫師,1999年9月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
在臨床上勇于探索與開創,在管理病房及門診和對院內外的會診中,曾診斷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疑難病例,并成功的搶救了不少危重罕見及少見的風濕病病人,在長期不間斷的臨床一線工作中,積累了豐富臨床經驗。
長期從事風濕病的臨床及發病機制的研究尤其是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血管炎的診治及發病機制、干燥綜合征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北京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