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人體排毒佳時期,有些時候我們會發現在夏季,自己怎么也睡不好,其實,這是因為體內濕氣太重。那么,氣重的癥狀都有哪些呢?夏季該如何祛濕效果好?本期的萬家燈火養生邀請專家趙鳴芳來為我們介紹。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1、頭發愛出油。
2、面部油亮。
3、睡覺留口水(濕氣飽和自行流出)。
4、排便粘稠(不易沖掉)且多便。
5、小肚子大。
6.耳內濕(耳禪濕 )。
7、陰部潮濕。
8、小腿腫脹。
夏季該如何祛濕
飲食祛濕
去濕氣的方法有很多,可以從飲食方面著手。科學飲食就是要均衡并且適量的攝取食物,不能夠暴飲暴食,同時也不能節食。在日常的飲食習慣,女性也要遵守不偏食、挑食,才可以調理好腸胃系統,進而造成體內的水分代謝恢復正常。
日常的飲食好做到科學,多吃清淡的食物和少吃油膩食物。這是因為油膩食物會在春腸胃消化出現問題,甚至出現消化不良、發炎等等的問題。而油炸食品會導致體內分泌出過多的過氧化物,不利于腸胃健康。同時,要少吃生冷食物,如西瓜、沙拉、白菜等等,這些食物在日常攝取時要適量,或搭配一些能夠降低寒性的食物。
足療祛濕
中醫有“夏天洗腳,暑濕可祛”的說法。這里介紹一個中藥泡腳方:干姜20克、川椒30克、艾葉30克、伸筋草15克、透骨草15克、桂枝10克、桑枝10克、附子20克。用法:將藥用紗布包好,放水里煮開后將藥包取出,將湯水倒入一個稍深的浴盆中,晾到40℃~50℃時即可泡腳。每天泡1~2次,每次20~40分鐘即可。
拔罐療法祛濕
拔罐療法對祛濕有一定效果。拔罐療法是傳統中醫常用的一種治療疾病的方法,它可以逐寒祛濕、疏通經絡、祛除瘀滯、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拔毒瀉熱,調整人體的陰陽平衡,解除疲勞,增強體質。
拔罐后要注意拔罐部位的保暖,半天之內不能洗澡沖涼,否則易著涼,甚至導致皮膚破裂、發炎。
拔罐每周1~2次為宜拔罐時間上,力度大,5~10分鐘即可;力度小,15~20分鐘即可,如果拔完之后,覺得特別舒服,可適當長一些,但以不起皰為好。不過有些濕邪癥狀比較重的,拔完罐之后起皰也是正常的。頻率上,以每周1~2次為宜,此期間不能喝冰凍飲料,有虛寒癥狀的人還應少喝涼茶。
艾灸除濕
艾葉味苦性辛溫,具有溫經止血、祛寒止痛的作用,“以之炙火,能透諸經而除百病”,艾灸能夠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散寒除濕及養生保健,對春季除濕邪很有療效。
本期嘉賓介紹
趙鳴芳
男,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主要從事經方(仲景方)配伍機理、臨床應用思路和方法、現代實驗研究。
主要從事經方(仲景方)配伍機理、臨床應用思路和方法、現代實驗研究。以仲景原有方證為切入點,尋找藥與證(癥)、藥與藥、藥與方、方與證(癥)之間的聯系,闡明經方的配伍機理及仲景的用藥要點。結合后人的具體案例分析,全面整理經方臨床治療的病證,提煉臨床實用的經方應用思路及方法。其部分研究成果,如:“經方特點初探”,“經方應用的現狀、存在問題及對策”“烏梅丸的治蛔機理、配伍特點及應用思路”,“桂枝湯的配伍機理、臨床應用思路及方法”,“麻黃湯的配伍機理、臨床應用思路及方法”,“五苓散的配伍機理、臨床應用思路及方法”,“半夏瀉心湯的配伍機理、臨床應用思路及方法”等,已分別在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國醫論壇、江蘇中醫藥等雜志上發表。已經完成及正在進行的課題研究有:“攻毒祛邪益氣養陰法治療晚期肺癌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半夏瀉心湯治療幽門螺桿菌相關性胃炎脾虛濕熱證的研究”,“全國五百位名中醫學術經驗調查”,“三物白散抗腫瘤過程中細胞免疫正相調節機制研究”等。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