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是養生的大好時機,經過一整個冬天的,終于迎來了春季,春季養生首先就是養肝潤肺,養陽助發,那么春天我們如何做到養陽助發呢,春季養生吃什么好呢,按摩哪些穴位可以補充陽氣呢,下面隨著萬家燈火養生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立春養陽助生發
初春時節氣溫有了一定的回升,但冬天的寒氣還沒有完全消散,此時人體的氣血已經向外走了,毛孔也處于從閉合到逐步開放的過程,如果穿得少了,一旦遭遇寒涼的侵襲,毛孔就會自動閉合,體內的陽氣得不到發散,會產生“陽氣郁”的現象。
人體則出現咽喉干痛、嘴唇干裂、大便干燥、食欲不振等上火癥狀。所以立春后,我們應該采用一些合適的方法來幫助體內的陽氣進行發散,防止內熱產生。要適當吃一些能補陽氣的食物如蔥、蒜等生發性的食物,有利于肝氣的疏泄,除此之外,春季常見的生發性食物是芽菜和韭菜。
常見的芽菜有豆芽、香椿芽、姜芽等,不過芽菜雖好,吃法也有講究,立春時吃春芽有兩條規則,一是少放醋或是不放醋,二是少放肉或是不放肉。
不放醋是因為酸味的東西有抑制收斂作用,不利于陽氣的宣泄生發,因此不僅僅是醋,所有帶酸味的東西,比如果汁等都要少喝;
不放肉一是因為滋補了一個冬天的肉,到了春天還接著吃就有些過了,二是很多動物都是春天產仔 ,哺育,為順應天地之生氣,不應該殺生。春天吃芽菜以涼拌、煮湯好。韭菜和芽菜一樣,也屬于生發的食物,尤其是早春季節鮮嫩可口,可以適當地食用。
另外春天養陽忌靜宜動,春季萬物復蘇,空氣清新,正是采納自然之氣養陽的好時機,應該多進行戶外鍛煉。不過要避免運動量過大,流汗太多會損耗心血和陽氣,而且容易誘發感冒,影響健康。
穴位按揉升陽氣
風池穴
位于后頸部,后頭骨下,兩條大筋之間陷窩中,與耳垂齊平。該穴為足少陽膽經腧穴,臨床用于治療頭暈、頭痛、失眠、記憶力下降、頸項酸痛等癥狀。
具體操作方式
取正立位。舉臂抬肩,肘部約與肩同高;屈肘向頭,雙手放在耳后,手掌心朝內,四指指尖向上,輕輕扶住頭(耳上)的兩側;用大拇指的指腹按壓風池穴,順時針方向按揉9圈,再逆時針方向按揉9圈。以風池穴處產生酸脹感為宜。
關元穴
位于小腹正中,肚臍眼下三寸,即用自己的手橫著量,四根橫指處就是關元穴。該穴為任脈要穴,臨床用于治療怕冷、尿頻、小腹冷痛、腹脹腹瀉等癥狀。
具體操作方式
取正立位。兩手相疊,一手掌心放在關元穴處,以順時針方向摩揉9圈,再逆時針方向按揉9圈。以關元穴處產生溫熱感為宜。
腎俞穴
位于腰背部,第二腰椎下旁開一寸半,與前面腹部面的肚臍眼平齊。該穴為足太陽膀胱經腧穴,臨床上用于治療腰膝酸軟、夜尿頻數、眼花、耳鳴等癥狀。
具體操作方式
取正立位。兩手對搓至掌心發熱,把兩手放到腎俞穴上,在腎俞穴附近做擦摩動作,一上一下為1次,連續操作18次。以腎俞穴處產生溫熱感為宜。
勞宮穴
勞宮穴位于手掌心,當第2、3掌骨之間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中指尖處。該穴屬于手厥陰心包經腧穴,臨床上用于治療失眠、胸悶、心悸、手掌多汗等癥狀。
具體操作方式
體位不限,舒適為宜。先將兩手搓熱,然后用右手拇指按于左手勞宮穴上,其余四指放在左手背側。右手拇指順時針方向按揉勞宮穴9圈,再逆時針方向按揉9圈。左右手互換,按相同的方法,左手拇指按揉右手勞宮穴順時針方向、逆時針方向各9圈。以掌心產生酸脹感為宜。
本期嘉賓介紹
男,擅長針藥結合治療面癱、中風后遺癥、腦供血不足、眩暈、慢性盆腔炎、月經不調、痛經、返流性食道炎、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糖尿病及其并發末梢神經炎、頸椎病、肩周炎、肥胖病、干眼癥等疾病與疑難病癥。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