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氏太極拳我們大家都非常喜愛的,常練不僅能強身健體而且能提高免疫力,雖然練習孫氏太極拳的好處非常多,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孫氏太極拳的誤區。那么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孫氏太極拳的誤區究竟有哪些吧!
練習孫氏太極拳的誤區
1、無極式常見錯誤
1)、在練習孫氏太極拳的過程中,出現兩腳跟沒有相接,于是重心無法坐在兩腳跟相接的切點處,就會出現兩腳分開站立姿勢。
這一站,把孫氏拳精妙的內涵,開發自動調節機能——丟掉了。由道藝流變為俗藝。
2)、身體不能均勻放松,兩手或兩臂暗暗用勁。這一用勁,把虛無之意丟掉了,還談什么無極?
3)、挺胸收腹,三害之一,大忌。
4)、哈腰駝背,百會沒有領起,全身就無法松開,身架成為一灘軟泥。
5)、追求呼吸,追求呼吸必然導致憋氣現象,大忌。
以上五點都是常見的錯誤,犯其中任何一點錯誤都將使練習者遠離孫氏拳的正軌,成為南轅北轍。
2、 三體式常見錯誤
1)、前腳內扣,若前腳有內扣之形,身勁中就丟掉了圜研相合、曲直相生之意。孫氏三體式之意喪失大半。
2)、伸臂探肩,孫氏三體式渾圓之意(球勁)頓失,于是勁力單薄,鼓蕩勁出不來。
3)、前膝不頂,同上。
4)、扣膝見形,同上,此外傷害膝關節,久之不良于行。
5)、挺胸收腹,三害之一,大忌。
一些人練習孫氏拳卻不知道孫氏拳特點的精妙,及其超卓于各派之處。于是他們往往從俗,暗自把孫氏拳的特點改沒了,干些扔了金剛鉆去撿玻璃的蠢事。
孫氏太極拳的境界
初層境界
有過游泳經驗的人都知道,人在水中行走或做動作,阻力極大,有勁也使不上,而且連站也站不穩。
這就說明你的修煉還不到火候,不能在逆境中站穩。
初學拳的人就是這個感覺,全身不聽使喚,腳下不穩,四肢散亂僵硬,不協調,不完整。要克服掉散亂僵硬的毛病,就要用明勁去整理,把該有的勁練出來,不該有的拙力自然就會減少乃至去掉。
這就像雕塑,在不斷地去掉多余部分材料后,作品才會顯現、定型。
人在水中行走、動作,要使大勁才成。練拳也如此,一開始不要怕使力,該怎么做就要做到家,推就是推,拉就是拉,抬就是抬,開就是開,一定要做到位,心中時刻想著手腳上是有阻力的,要克服它。
這就需要我們既要努力,也要在努力中尋找技巧。
實際上的阻力也是客觀存在的,雖不是水,但確實有,那就是你自己沒有抻開的筋和沒有鍛煉的肌肉,它們是妨礙你運動自如的繩索,拳經中有所謂“為拘魔所捆”之說,即此意也。
二層境界
“身體手足動作如在水中,而兩足已浮起不著地,如長泅者浮游其間皆自如也”,什么意思?就是說,人已經會游泳了,已是在水中游而不是在水中走了。
會游泳的人都經歷過這樣的階段,從不會到會,從水中走到水中游的飛躍。在水中走是走不快的,而游泳就快多了。熟悉了水性,雖然身體仍在水中,但已經知道如何借著水的阻力使自己向前游了。
人要想向前游,就要盡可能地使自己的手腳向后推水,借助水的反作用力向前游。問題的關鍵是當手腳劃完水還要回到前面去時,如何盡量減少阻力。好的游泳者在向后劃水和蹬水時都追求大效果,而返回時都追求小阻力。這和太極拳非常相似。
太極拳習練者要使出渾身解數化解對方的勁力,為自己發力放出創造佳態勢,這就是減少阻力,然后尋機而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