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
原料別名:三葉半夏、三葉老、三步跳、麻玉果、燕子尾、水玉、地文、和姑、守田、示姑、羊眼半夏、地雷公、狗芋頭
原料分類:藥食兩用食物
食用提示:內服:煎湯,3至9克;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水或酒、醋調敷。 半夏使用不當可引起中毒,表現為口舌咽喉癢痛麻木,聲音嘶啞,言語不清,流涎,味覺消失,惡心嘔吐,胸悶,腹痛腹瀉 ,嚴重者可出現喉頭痙攣,呼吸困難四肢麻痹,血壓下降,肝腎功能損害等,最后可因呼吸中樞麻痹而死亡。生半夏有毒,誤服失音不誤,多飲生姜汁即響矣。
禁忌人群:陰虛燥咳嗽、津傷口渴、出血癥及燥痰者禁服。
適用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原料介紹
半夏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塊莖。半夏多年生草本,生于陰濕山坡、林下、田野、溪邊;有栽培。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種子繁殖培育第3年、珠芽繁殖培育第2年、塊莖繁殖春栽當年的9月下旬至11月收獲。挖取塊莖,篩去泥土,按大、中、小分等,放筐內。于流水中用棍棒搓搗脫皮,也可用半夏脫皮機去皮,洗凈,曬干或烘干。
夏、秋二季采挖,洗凈,除去外皮及須根,曬干。
半夏塊莖呈類球形,直徑0.8至2厘米。表面白色或淺黃色,頂端有凹陷的莖痕,周圍密布棕色凹點狀根痕,下端鈍圓,較光滑,質堅實,斷面白色,富粉性,氣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以個大,質堅實,色白,粉性足者為佳。
2食用指導
1. 內服多制用,外用多生用。
2. 濕痰壅滯,癥見痰多咳嗽,氣逆者,可與陳皮、茯苓等配伍。
3. 寒飲內停而致嘔吐者,可配生姜。
4. 寒熱互結于中焦,癥見心下痞滿不痛,或嘔吐下利者,可與黃連、黃芩、干姜等同用。
3食材文化
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散結消腫的功效;
主治咳喘痰多,頭痛眩暈,夜臥不安,嘔吐反胃,胸脘痞滿,癭瘤痰核,梅核喉痹,瘧疾,癰疽腫毒,遺精帶下。
4溫馨提示
養生推薦
熱門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