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肌肉的慢性酸痛是肌肉的損傷分裂所形成。
遲發性肌肉酸痛
在運動后數小時到24小時左右才出現的肌肉酸痛現象,通常肌肉酸痛的持續時間在一至三天左右。
遲發性肌肉酸痛的原因,不外是肌肉受傷、肌肉痙欒或結締組織異常所引起,不過,一般認為結締組織異常是引起遲發性肌肉酸痛的大原因。
較少使用或練習的肌肉,忽然進行激烈或過度反復的活動,輕易引起遲發性的肌肉酸痛,預防的佳方法是以漸進的方式進行肌肉活動,使肌肉能夠負荷將進行的繁重或多次反復運動。
假如已有肌肉酸痛現象,則應休息與熱療處理,不宜再過度活動,否則易產生更嚴重的傷害。
從生理學談運動疲憊
疲憊是有機體的生理過程,無法維持在一定水準上運作,各器官也不能保持固定的工作能力,其結果是造成作業能力下降的現象。
發生疲憊的原因有能源物質的耗盡、代謝產物在肌肉內堆積、氧氣不足、身體內部環境穩定性失調或破壞、體力或腦力的疲憊等不同的解釋。
疲憊從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分類
1、經疲憊
又稱心理疲憊,肇因于大腦方面的心理緊張或壓力。
2、體疲憊
就是肉體疲憊。 中樞疲憊:中樞神經系統機能減低引起的疲憊。
3、梢疲憊
起于運動神經纖維、肌肉內突觸、肌纖維與肌感覺器的疲憊。
4、 慢性疲憊
長時間精神或身體疲憊的累積。
5、局部疲憊
發生在身體局部位置的疲憊。
6、身疲憊
全身性運動的疲憊現象。
運動疲憊是運動的結果造成運動能力的下降,有關運動疲憊的因素有能量儲存的消耗、運動強度、運動時間與心理干擾、評量疲憊的方法有血壓體位反射、閃光頻率融合、唾液PH值變化與站立測驗等方法。
然而,簡單的方法是測量運動能力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