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常說冬病夏治,這是因為夏季天氣炎熱,這個時候治病,能夠有利于將體內的濕毒排出。那么,三伏天養生都有哪些需要關注的事情呢?本期的cctv健康之路邀請專家阮志忠來與我們聊一聊,一起看看他是怎么說的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三伏天養生
夜臥早起
夏季的特點是白天時間長,夜間時間短,人體也應該適應自然界的規律,晚上可以稍微睡得晚一些,早晨起得早一些。夏季合理睡眠時間應該是:就寢時間為22:00~23:00,起床時間為5:30~6:30。若夜晚不能早睡,中午適當的午休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調整。
夏季午睡的時間一般以30分鐘至1小時為宜,時間過短達不到午休的目的,而時間過長不但會讓人頭腦發昏,肢體無力,還會影響夜間的睡眠質量。
調息靜心
夏屬火,與心相應,所以在赤日炎炎的夏季,要重視心神的調養。
健脾祛濕
俗話說,春困秋乏夏打盹。尤其到了夏季三伏天,總讓人有種昏昏欲睡、食欲不振的感覺,這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長夏”。長夏在五行中屬土,與中醫五臟之脾臟相應,而脾惡濕喜燥,所以長夏多患脾胃病,出現食欲不振、腹瀉等癥狀。
要想祛濕,一個重要的中醫保健措施就是先要健脾。
長夏期間濕氣比較重,脾又主濕,而脾濕大的特點就是會讓人體感覺困乏。所以,長夏期間對人體影響大的就是脾胃消化功能較差。
健脾祛濕,早、晚進餐時可以喝些粥,如山藥粥、薏米粥、蓮子粥等。再則,因為夏天有暑熱,可以在快熬好的有健脾祛濕作用的粥中(如薏米粥)加一點荷葉,這樣就增加了清熱祛暑、養胃清腸、生津止渴的作用了。
養陽驅邪
夏季雖然氣溫較高,但仍要顧護人體的陽氣。亦即常說的“春夏養陽”。陽氣是人的動力,隨季節和日月的交替變化而產生一定的波動,夏季陽氣旺盛且常浮躍于外,反易被外邪所傷,如大汗則亡陽。換言之,在炎熱的夏季,一般不宜進行大量運動,運動之后應及時補充水分和營養物質。
不依賴空調
空調病,現社會常見的,也容易被忽略的。對大多數人特別是關節患者來說,夏季應該避免貪涼,不用或適度使用空調和風扇。在工作場合中,應把自己的病情告訴同事,以取得同事的理解,盡量不用空調或適當調高溫度。好常備一件長袖衣,隨外界環境隨時加減衣服。
夏季去濕氣穴位
一、腋下
腋窩的極泉穴是心經的重要穴位,可以去心臟的郁火毒素,應常常去按揉,以疏通這口井。
二、肘窩
當你出現咽喉腫痛、痰黃氣喘、咳嗽咯血、心煩心熱、口腔潰瘍、失眠多夢等問題,可以在肘窩的位置連續拍打5~10分鐘,會出現青、紅、紫、黑等不同顏色的毒素反應物。每一到兩周一次,可保這口排污井的通暢,排出心肺毒素。
三、膝窩
膝窩又稱腘窩,在窩的中心點上,有一個重要穴位叫委中穴,走的是膀胱經。膀胱經是人體大的排毒去濕通道,而委中穴便是這個通道上的排污口,如果這里不通暢,濕氣排不出去,可能會導致關節炎。所以平時可拍打此處5~10分鐘至瘀斑痧點顯出,每一至兩周拍打一次。
四、陰陵泉
是脾經的合穴,從腳趾出發的脾經這兒在往里深入,可以健脾除濕。它在膝蓋下方,沿著小腿內側骨往上捋,向內轉彎時的凹陷,就是陰陵泉所在。每天要用手指按揉這里,時間不拘,空閑的時候就可以,但要保證一天總共10分鐘以上。如果你體內有脾濕,按這里會疼,但是堅持按揉,你會發現疼痛再逐漸減輕,說明你的脾濕在好轉。
五、足三里
是治脾健胃的第一穴,除濕當然也少不了它。刺激的好方法是艾灸。每天睡覺前用艾條灸,可以協助陰陵泉祛濕。該穴是一個祛濕的要穴,而人體濕氣大就容易滋生細菌,引起水腫,以及各種炎癥,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濕氣的,如果濕氣多了運化不出去,就會變成痰飲。所以,要從根本上解決生痰的問題就要健脾,而每天堅持多揉陰陵泉穴就好。操作方法:空閑的時候按揉陰陵泉,一天要保證10分鐘。晚上睡覺前,用艾條灸兩側足三里3-5分鐘,好灸之前先按陰陵泉1-2分鐘。
六、承山穴
是有效的祛除人體濕氣的穴位,其效果跟紅豆薏米粥有異曲同工之妙。因為承山穴在足太陽膀胱經上,膀胱經主人體一身之陽氣,所以,刺激它能通過振奮膀胱經的陽氣,排出人體濕氣。大多數人,只要輕輕一按他的承山穴,都會有明顯的酸脹痛感,這都是因為體內有濕的緣故;而按揉承山一段時間后,我們會感覺身上微微發熱,這就是膀胱經的陽氣在起作用了,身上的濕邪,正隨著上升的陽氣向外發散。所以濕熱體質者一定要注意記住這一保健大穴,合理地在生活中使用。
七、豐隆穴
配合足三里按摩豐隆穴可以祛濕化痰,豐隆,象聲,轟隆打雷。長期堅持按摩能把脾胃上的濁濕像打雷下雨一樣排出去。從腿的外側找到膝眼和外踝這兩個點,連成一條線,然后取這條線的中點,接下來找到腿上的脛骨,脛骨前緣外側1.5寸,大約是你兩指的寬度,和剛才那個中點平齊,在附近壓按,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顯的地方,就是豐隆穴,每天按壓3分鐘左右。
本期嘉賓介紹
阮志忠
男,主任醫師,從醫20余年,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針灸治療中風后遺癥,各種痛癥,運動損傷性疾病,肥胖病以及盆腔炎、月經不調、高脂血癥等。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中央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