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節氣天氣逐漸轉涼,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處暑的養生方法要選對,千萬不要還像夏季一樣。處暑食療養生是非常不錯的選擇,有利調理我們的身體健康。那么處暑如何養生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處暑節氣應該如何合理養生
一、多睡一小時
處暑的時候天氣逐漸變得涼爽起來,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人體內的陰陽之氣也會隨之轉換,這時起居也應該對應。
專家表示,增加睡眠一小時,并且保證有質量的午覺,可以讓人保持精神,也可在冬天來臨之前保存能量,養精蓄銳。
尤其是對于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加,老年人的氣血陰陽俱虧,會出現晝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現象。因此可以在晚上提早入睡,并且堅持午睡的好習慣,即使睡不著,但閉目養神也是對身體有好處的。
有相關的研究發現,人體在夜間0至4點,體內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低點,還有就是在中午的12至13點,是人體疲勞的時候。
有統計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覺可降低心、腦血管病的發病率。因此,子午覺既有防病保健的意義,又符合養生道理。
對于年輕人來說,充足的睡眠可以讓學習工作更精力充沛,同時也可以減少“秋困”的出現。
二、多吃清熱安神食物
“病從口入”,飲食與疾病很容易“掛鉤”。處暑之后,早晚溫差變化開始明顯,腸胃接受不了忽冷忽熱的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胃腸發生痙攣性收縮,抵抗力和適應性就會隨之降低,這時候容易出現一些腸胃病,患有慢性腸胃病的患者,往往會出現反酸、腹脹、腹瀉、腹痛等癥狀。加之飲食不當,這種不適的情況還會進一步加重,因此在飲食方面一定要謹慎。
從養生的角度來分析,處暑節應該吃一些清熱安神的食物,如銀耳、百合、蓮子、蜂蜜、黃魚、干貝等等,對健康是非常有利的。
當然,多吃蔬果可以起到生津潤燥、消熱通便的功效,能補充人體的津液。應少吃或不吃煎炸食物,因為這些食物會加重秋燥的癥狀。
三、避免過早添加衣物
秋季養生小常識提示說,“春捂秋凍”之意,是讓體溫在秋時勿高,以利于收斂陽氣。因為熱往外走之時,必有寒交換進去。但是,夜里外出要增加衣服,以保護陽氣。同時,早晚比較涼了,要注意增加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