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不知不覺中我們即將迎來二十四節(jié)氣中的驚蟄節(jié)氣,那么這個驚蟄節(jié)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驚蟄節(jié)氣又有哪些有意思的傳說呢?驚蟄的習俗又有哪些呢?不要著急,接下來就跟著小編一起去文章中看一看吧!
驚蟄過后萬物復蘇,是春暖花開的季節(jié)。此時天氣逐漸轉暖,漸有春雷轟隆隆作響。說到打雷不得不提驚蟄祭雷神習俗。
驚蟄節(jié)氣習俗:驚蟄祭雷神習俗
驚蟄的節(jié)氣神乃雷神。雷神作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
各地客家均有俗諺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語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繼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
在臺灣,驚蟄的節(jié)氣神是“雷公”
相傳“雷公”是一只大鳥,而且隨時隨地拿著一支鐵錘,就是他用鐵錘打出隆隆的雷聲,喚醒大地萬物,人們才知道春天已經來臨了。
壯族社會也流行“天上大是雷公,地下大的舅公”的俗語。
在婚姻締結過程中,壯族的舅權作用相當突出,一些地方舅舅的意見甚至起關鍵性的決定作用。
另壯族有雷公禁婚的習俗
相傳,農歷八月至新年二月,天上雷公關門睡大覺,天上、地上均享太平,是吉利的季節(jié),人們當選在這期間辦婚事。
而三月至七月,雷公經常出門行事,不時雷聲轟隆,禁止人間辦婚事。
若有違者,就要受雷公處罰,婚事會辦得不順當,家庭將會欠美滿。因此,為了忌諱,這期間一般不相親,不訂婚,不結婚。
隨著人們對自然現象的認知不斷科學化,風、云、雷、電便不再神秘,原本經常的、隆重的祭祀或消失,或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