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一種非常多見的疾病,我們日常生活中應該了解頸椎病的病因,這樣才能夠有效的預防頸椎病的發生。那么日常生活中頸椎病的病因有哪些呢?那就讓我們隨著聚健康視頻欄目樊碧發專家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頸椎病的病因
1.頸椎的退行性變
頸椎退行性改變在頸椎病的發病中為常見,其中椎間盤的退變尤為重要,因此會出現一系列的頸椎病的病理解剖及病理生理改變。
①椎間盤變性;②韌帶-椎間盤間隙的出現與血腫形成;③椎體邊緣骨刺形成;④頸椎其他部位的退變;⑤椎管矢狀徑及容積減小。
2.發育性頸椎椎管狹窄
近年來已明確頸椎管內徑,尤其是矢狀徑,不僅對頸椎病的發生與發展,而且與頸椎病的診斷、治療、手術方法選擇以及預后判定均有著十分密切的關系。
一些人頸椎出現了嚴重的退變,但是并沒有發病,這主要的原因就是頸椎管矢狀徑較寬,從而出現了椎管內有較大的代償間隙。
而有些患者頸椎退變并不十分嚴重,但癥狀出現早而且比較嚴重。
3.慢性勞損
慢性勞損是指超過正常生理活動范圍大限度或局部所能耐受時值的各種超限活動。
因其有別于明顯的外傷或生活、工作中的意外,因此易被忽視,但其對頸椎病的發生、發展、治療及預后等都有著直接關系,此種勞損的產生與起因主要來自以下三種情況:
(1)不良的睡眠體位
我們日常生活中正確的睡姿和我們的頸椎健康也有著非常大的關系,如果睡姿不正確可能導致椎旁肌肉、韌帶及關節的平衡失調。
(2)不當的工作姿勢
大量統計材料表明某些工作量不大,強度不高,但處于坐位,尤其是低頭工作者的頸椎病發病率特高,包括家務勞動者、刺繡女工、辦公室人員、打字抄寫者、儀表流水線上的裝配工等等。
(3)不適當的體育鍛煉
正常的體育鍛煉有助于健康,但超過頸部耐量的活動或運動,如以頭頸部為負重支撐點的人體倒立或翻筋斗等,均可加重頸椎的負荷,尤其在缺乏正確指導的情況下。
4.頸椎的先天性畸形
在對正常人頸椎進行健康檢查或作對比研究性攝片時,常發現頸椎段可有各種異常所見,其中骨骼明顯畸形約占5%。
本期嘉賓介紹
樊碧發
樊碧發,男,主任醫師,博士研究生導師。現任全國疼痛診療研究中心主任。中日友好醫院疼痛科主任,中華醫學會疼痛學分會主任委員,《中國疼痛醫學雜志》常務副主編。
學習工作經歷
1979-1984年就讀于山西醫科大學醫療系,獲醫學學士學位;1986-1989年就讀于中國醫科大學麻醉學系,獲醫學碩士學位。曾赴日本金澤醫科大學、旭川醫科大學等大學系統研修臨床疼痛學。
專業特長
擅長微創神經介入鎮痛術、脊髓電刺激、中樞靶控鎮痛及專科綜合治療等,開展一系列具有國內領先及國際先進水平的疼痛治療技術。主攻方向:各種慢性、頑固性疼痛、癌性疼痛的介入治療。曾在國內、外醫學雜志發表有關臨床疼痛學的論文60余篇,參編專業書籍7部。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甘肅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