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了,自己總是生病和體內濕氣重有很大的關系,這時候如果你知道話,就要想辦法將它祛除了,濕氣不除,想要健康是不可能的事。那么如果去濕氣呢?中醫去濕的方法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可以這樣說,身體萬病都來源于體內濕氣,因此祛除濕氣才是保持五臟六腑高效運行、遠離疾病的根本。
我們很多人總是抱怨自己經常會生病,其實這和我們體內濕氣太重有很大的關系,濕氣不除,身體不會太健康的。
一般來說,體濕在每個人身上表現出的病癥都不盡相同,一般歸結如下:口臭、食欲不振、肥胖、水腫、臉與頭部愛出油、面部易生痘、大便稀黏不凈、食后胃脹、大便稀黏、四肢冰涼等皆與體濕相關。
其實你知道嗎,去濕和我們日常生活的習慣有關,多吃一些去濕的食物,再通過中醫按摩去濕,這樣兩方面結合效果會更好。
按摩五大穴位祛濕
通過穴位按摩與艾灸來排濕既是中醫祛濕的有效方法,也十分簡單易學,在家就能自己動手祛濕。
身體五大祛濕穴位從頭到腳依次為:百會穴、大椎穴、神闕穴、陰陵泉穴、涌泉穴。
百會穴按摩方法
手握成拳狀敲打或來回揉搓百會穴3-5分鐘,好有發熱之感。此外還可以點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大椎穴按摩方法
我們將頭低下來,然后雙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這時候雙手大拇指同時用力來回揉擦大椎穴,一直到感覺到發熱就好了。
神闕穴按摩方法
順時針揉動腹部,也可點燃艾炷來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熱水袋溫敷;或使用艾盒,將其點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鐘,注意溫度不要太燙。
涌泉穴按摩方法
點按早晚各一次,每次點揉3-5分鐘,以有酸痛感為佳,兩側交替進行。也可用溫熱水泡腳后艾灸,雙足穴位各灸15-20分鐘。
陰陵泉穴按摩方法
點按為主,每次按摩100~160下,每日早晚各1次,也可用艾柱熏灸此處3-5分鐘。
上面摩去濕方法您學會了嗎?別忘了推薦給身邊的朋友們哦!要知道“十人九濕”,他們也需要這些去濕防百病的方法!
濕氣重的違規
1、身體濕氣太重讓你眼腫舌大
濕氣重癥狀:早晨眼皮腫,或有下眼袋;照鏡子時發現自己舌苔厚膩;舌體胖大、或舌邊緣有明顯齒痕。
專家揭示:確認是否脾濕,準確的方法就是看舌的形態。健康人平時可以養成定期觀察自己舌象的習慣,對照一些中醫舌診的圖片,就可以發現自己健康問題的蛛絲馬跡。在夏季,脾濕的人常常感覺口內粘膩,面色晦暗,發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