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做飯的油也是有講究的,有的油是壓榨油,有的是浸出油。有的人會問哪種適合生活用油,哪種吃多了對人體有害。有的人說浸出油是有毒的,對人體傷害很大。下面就讓劉春光專家來講講浸出油是否有毒。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我們都知道的壓榨花生油,它就是傳統的壓榨榨出來的,但是現在有一種叫浸出油,而且是用有機溶劑弄出來的,那么有毒嗎?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河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所謂的“浸出”,是用一些非常容易揮發的有機溶劑去“浸泡”打碎的油料種子——常用的是正己烷,而中國常用的“6號輕汽油”則是正己烷和環己烷的混合物。
植物油與這些有機溶劑的親和力更強,因而油會跑到溶劑中。浸好之后去掉油料殘渣,就得到了溶劑和油的混合物,再稍微加熱,就可以除去這些溶劑,從而得到“粗油”。“粗油”經過進一步的純化精煉,就得到了純凈澄清的植物油。
像正己烷之類的有機溶劑,的確是有毒性的,但是如果用來提煉油,它的毒性就降到很低了。
傳統的“壓榨法”設備簡單,操作也容易,小作坊就可以進行。出油率低是其大劣勢。
不同的油料和壓榨工藝產率不同,一般而言能把70%的油榨出來就很難得了。
“浸出法”需要的設備和工藝比較復雜,但其優勢也很明顯。它可以得到原料中幾乎所有的油,而且獲得相同的油所需要的操作成本還要低一些。對于消費者來說,直觀的感受就是:浸出油總比相應的壓榨油便宜。
我們常見到的橄欖油是壓榨油,但它是比較高檔的油,而在國外,浸出油是很多家庭都在用的。
浸出油必須要進行精煉。相對于沒有精煉的壓榨油,浸出油的顏色和味道都要淡許多。
消費者喜歡壓榨油,也愿意付出更高的價格。所以,一些廠家會先進行壓榨,獲得高價的產品。然后對殘渣進行浸取,來回收其中的殘油。
為了獲得更多的“壓榨油”,會對油料進行反復高溫加熱。有機物在高溫加熱的時候可能產生多環芳烴之類的致癌物,比如常見的苯并芘。
后,這些致癌物會進入油中。曾經爆出的茶油苯并芘超標,就是這么產生的。也就是說,“浸出法”本身并不產生致癌物。如果為了提高壓榨的出油率而進行高溫加熱,倒是有可能產生。
不進行高溫加熱而“冷榨”,出油率就要低得多,相應的價格也就要貴多了。
本期嘉賓介紹
劉春光
男,1992年畢業于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系,同年就職于北京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毒理所,主要從事免疫毒理和遺傳毒理研究工作。
先后發表《一氧化氮對大鼠腦內單胺類神經遞質水平的影響》、《大鼠胃黏膜微核實驗模型建立》等論文,參與編寫高等院校統編教材《食品安全性評價》和衛生部保健食品管理條例》。
2005年為建立并推廣公共營養師新職業,受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委托組建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公共營養師培訓中心,并任校長,相繼出版公共營養師相關教材以及公共營養師工作流程多部書籍。
2010年組建中國食育工作委員會,并任主任委員,旨在面向幼兒園、中小學生進行良好飲食習慣的培養和教育,先后完成0-3歲、3-6歲以及小學生、中學生食育教學大綱及教學程序,并與北京市教委共同成立食育訓練基地,為國內“食育”創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