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吃飯都只注意口感和飯量,卻忽視了營養搭配的重要性,其實我們每天需要的很多營養元素都可以從谷物中獲得,但是這些谷物中的營養又容易被不正確的做法給去除掉。那么如何控制每天的營養搭配,創造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呢?快跟著戴光強教授學學吧,感興趣的快來看看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是什么阻礙了你的營養
1、很多人認為蔬菜所含的營養完全可以通過吃水果來彌補,因而認為只要吃足夠的水果,蔬菜可以不吃。其實這是嚴重錯誤的。蔬菜中含有很多水果沒有的營養元素。
其實,蔬菜是僅次于糧食的人體必需的食物,它更能有效地促進人體吸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
人如果僅食動物食品,蛋白質吸收率為70%;若兼食蔬菜,則吸收率可達90%以上。再者,蔬菜中含特有的植物粗纖維能刺激腸道蠕動,起到助消化、防腸癌之作用。
2、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方便面似乎成了很多人每天必吃的東西,因為它做起來方便,口味還不錯。但是想必大家都知道,方便面所含的營養少之又少,長期吃下去很容易營養不了。
因為,維持人體正常生理代謝需要六大要素,而方便面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其他營養成分很少。因此,如果長期以方便面代替早餐,會導致頭暈、乏力、消瘦、心悸、精神不振等,嚴重者可出現體重下降,肌肉萎縮等營養缺乏之表現。
3、新鮮蔬菜代替冷藏蔬菜如果是指剛從菜地里采摘下來的新鮮蔬菜,這種說法沒有任何問題。但事實上我們吃到的蔬菜大都沒有那么新鮮了,通常都是儲存了幾天的,其維生素也在儲存的過程中逐漸地損失掉。
相反,冷藏的蔬菜就能保持更多的維生素,因為蔬菜采摘之后冷藏,能很好地防止維生素的流失。
4、夏天大家都喜歡和礦泉水,而懶得喝白開水,認為白開水不僅要煮,而且還得慢慢喝,無法快速止渴。因而大都在和礦泉水。但其實。礦泉水很容易受到污染,新聞上也有很多這樣的報道,而白開水經過高溫殺毒是健康的。
盡管這些細菌可能并不會對健康人的身體造成太大的威脅,但對那些免疫力較弱的人來說,瓶裝礦泉水中的細菌可能會造成相當大的危險。
5、畜肉代替魚肉只吃豬肉,少吃或不吃魚肉是多數漢族人的習慣。雖然兩者的蛋白質含量和吸收率差異不大,但脂肪的構成卻有很大差異。
魚的脂肪含有較多的某種多不飽和脂肪酸,這種脂肪酸對兒童的大腦發育和預防心血管疾病起著有益的作用。而畜肉,尤其是牛羊肉,脂肪酸以飽和為主,過多攝入不利于健康。
6、補藥代替營養品不少人在醫生建議加強點營養時,卻往往去服用各種補藥。然而,專家指出,補藥不可代替營養品。
氨基酸是常見補藥,但若不是進食困難,則不必應用,盲目輸氨基酸不僅可致過敏反應,對于腎功能不好者,還可能導致肝昏迷、尿毒癥的發生。不少人認為,維生素類藥物對身體有益,多吃點無妨,實則不然,長期服用維生素A、D丸可發生維生素A中毒,出現骨痛、嘔吐、瘙癢、脫發等。因此,加強營養,應從調節飲食入手,切勿濫用營養品。
7、營養品代替天然食品很多人越來越重視營養,這是好事,但濫用營養品,好事就變成壞事。把蛋白粉當飯吃,把維生素當水果和蔬菜,認為吃了這些營養品,身體就會長保健康。更有不少人認為,維生素類藥物對身體有益,多吃點無妨,實則不然。例如,大量的維生素C與腎結石形成有關,加強營養,原則上應從飲食調節入手。如果飲食不夠,確需補充時,應該由相關專家給予建議,切不可濫補。
怎么才是好的營養搭配
1.干稀相配
冬季進補的理想食物:當歸生姜羊肉湯;利水滲濕佳品:赤小豆燉鯉魚湯;催乳佳品:茭白泥鰍豆腐羹;益智佳品:黑芝麻糊及紅樓夢中記載的6種粥(紅稻米粥、碧梗粥、大棗粥、鴨子肉粥、臘八粥及燕窩粥),還有敦煌藝術寶庫中發現的“神仙粥”(由芡實、山藥和大米組成)等均為干稀相配的典型代表。
2.顏色相配
食物一般分為5種顏色:白、紅、綠、黑和黃色。一日飲食中應兼顧上述5種顏色的食物。
3.粗細糧相配
日常飲食中增加粗糧有助于預防糖尿病、老年斑、便秘等,而且還有助于減肥。
4.主副食相配
日常飲食中應將主食和副食統一起來。
5.營養素相配
容易過量的為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容易缺乏者為蛋白質、維生素、部分無機鹽、水和膳食纖維素;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食物有魚蝦類、兔肉、蠶蛹、蓮子等;富含維生素、無機鹽、膳食纖維素的食物有蔬菜水果類和粗糧等;水是一種重要的營養素,每日應飲用4杯以上的水。
6.酸堿相配
食物分為呈酸性和呈堿性食物。主要是根據食物被人體攝入后,終使人體血液呈酸性還是堿性區分的。近些年來,因肉類食品攝入過多,致使血液酸化,引發富貴病,應引起重視。
7.生熱相配
吃生吃活現已成為一種時尚。吃生蔬瓜果、鮮蝦、銀魚等可以攝入更多的營養素。吃生吃活必須注意食品衛生。
8.皮肉相配
連皮帶肉一起吃漸成時尚。如鵪鶉蛋、小蜜橘、大棗、花生米等帶皮一起吃營養價值更高。
9.性味相配
食物分四性五味。四性是指寒、熱、溫、涼;五味是指辛、甘、酸、苦、咸。根據“辨證施膳”的原則,不同疾病應選用不同性味的食物,一般原則是“熱者寒之,寒者熱之,虛則補之,實則瀉之。”根據“因時制宜”的原則,不同季節應選用不同性味的食物,如冬季應選用溫熱性食物:羊肉、鹿肉、牛鞭、生姜等,盡量少吃寒涼性食物。五味也應該相配起來,不能光吃甜的而不吃苦的。
10.烹調方法相配
常用的烹調方法有蒸、燉、紅燒、炒、溜、汆、炸、涮等。單一的烹調方法,如燒、炸、炒容易引起肥胖。應多選用汆、蒸、涮等烹調方法。
本期嘉賓介紹
戴光強
教授、主任醫師,醫學保健專家,健康教育專家,衛生事業管理專家。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屆專家咨詢委員會專家,中國健康教育協會常務理事,安徽省科普作家協會副會長,安徽省科技經紀人協會副會長。安徽省九屆政協常委、省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安徽省衛生廳原廳長。
戴光強自20世紀60年代從北京醫學院(現北京大學醫學部)畢業后,多年從事醫學臨床、教學、科研和健康保健工作,曾獲全國衛生先進工作者光榮稱號。
戴光強每年堅持做健康保健講座幾十場,被評為“新安百姓講堂”佳主講人,是深受百姓喜愛的“保健大使”。
戴光強教授著有專著多部,并發表數百篇保健科普文章,其中《中年保健全新指南》一書得到廣大讀者的好評,《人到中年當大修》獲省科普作品一等獎。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廣東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