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大暑,大暑是一年中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當然它也是一年中熱的時節。那么,在大暑節氣里,都有哪些特點呢?我們在大暑節氣里該怎樣注意養生呢?下面小編和大家一起分享。
大暑節氣
大暑節氣,是一年中天氣氣溫熱的時節。其氣候特征有句古語介紹主要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於小暑,故名曰大暑。”
大暑正值中伏前后,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在這酷熱難耐的季節,防暑降溫工作不容忽視。
大暑時節即是喜溫作物生長速度快的時期,也是鄉村田野蟋蟀多的季節,我國有些地區的人們茶余飯后有以斗蟋蟀為樂的風俗。大暑也是雷陣雨多的季節,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在大暑里,人們常把午后的雷陣雨稱為“西北雨”,并形容“夏雨隔田埂”及“夏雨隔牛背”等,這些形象的語句,充分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
夏季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暑濕之氣容易乘虛而入且暑氣逼人,心氣易于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弱者往往難以將養,而導致疰夏、中暑等病。如果當你出現全身明顯乏力、頭昏、心悸、胸悶、注意力不集中、大量出汗、四肢麻木、口渴、惡心等癥狀時,多為中暑先兆。
一旦出現上述癥狀,應立即將患者移至通風處休息,給病人喝些淡鹽開水或綠豆湯、西瓜汁、酸梅湯等。夏季預防中暑的方法:合理安排工作,注意勞逸結合;避免在烈日下暴曬;注意室內降溫;睡眠要充足;講究飲食衛生。有條件的人,進入夏季后,宜常服用一些芳香化濁,清解濕熱之方,如鮮藿香葉、佩蘭葉各10克,飛滑石、炒麥芽各30克,甘草3克,水煎代茶飲。也可在暑熱之季服用一些仁丹、十滴水等。
大暑是全年溫度高,陽氣盛的時節,在養生保健中常有“冬病夏治”的說法,故對于那些每逢冬季發作的慢性疾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支氣管哮喘、腹瀉、風濕痹證等陽虛證,是佳的治療時機。有上述慢性病的朋友,在夏季養生中尤其應該細心調養,重點防治。
大暑天運動養生要注意的七大事項。
1.穿著棉質服裝
大暑里穿淺顏色的衣服,可以減少衣服隊熱量的吸收,這樣穿起來比較涼快;而深顏色的衣服則會吸收更多的熱量,這樣子會使人悶熱。
棉織品透熱、吸汗優于化纖制品。所以,大暑天運動著裝以淺顏色棉織品為好,款式越寬松,散熱性能就越好,顏色越淺越不容易吸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