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萬家燈火節目為大家請來的嘉賓是神經科專家凌至培,他今天要為大家講的主題是《你的神經有病嗎-不容忽視的臉痛》。節目內容主要介紹了三叉神經痛是什么,并為大家講解了三叉神經痛的危害,有時候生活中那些小小的病痛其實是不可忽視的,下面就讓我們看下具體內容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凌志培
凌志培,1962年9月生,2008年12月至今為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負責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
1984年畢業于安徽醫科大學,獲學士學位。
2002年獲皖南醫學院神經外科碩士學位。
1984年~2005年4月,在安徽省立醫院神經外科和安徽省立體定向神經外科研究所從事臨床和科研工作。
1996年~1997年留學法國,在巴黎十二大學 HenriMondor醫院神經外科中心做訪問學者,從事深部腦刺激治療帕金森病的研究、三叉神經痛的射頻和顯微外科治療及癲癇外科的學習和研究。
2000年10月~2005年4月為安徽省立醫院神經外科和定向神經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安徽醫科大學副教授。
2005年5月~2007年5月任北京三博復興腦科醫院功能神經外科主任。
2007年調入清華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中心,任神經外科七病區主任、主任醫師。
2008年12月至今為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教授負責立體定向和功能性神經外科
1998年8月在國內率先開展DBS手術治療帕金森病和MR導向立體定向毀損治療難治性精神病,該項目填補了國內空白,并已向全國推廣應用。在臨床顱內腫瘤的開放性立體定向手術、帕金森病及其它運動障礙性疾病的手術治療(包括毀損術和電刺激治療)、頑固性疼痛、難治性癲癇和精神病的外科治療以及三叉神經痛的射頻熱凝術等功能性神經外科方面有獨到之處。主持并完成了1999年度安徽省自然基金課題《深部腦刺激治療帕金森病的應用研究》、2002年度安徽省衛生廳資助課題《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外科綜合治療的應用研究》、參與“十五”攻關課題《神經干細胞增殖分化及移植治療帕金森病的應用研究》的研究。國內發表專業論文20余篇,編著(副主編)著作2部。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三等獎兩項。任《立體定向和功能神經外科》、《臨床神經外科學》、《中國腫瘤與放射治療》等雜志編委,2012年榮獲“中國名醫百強榜”上榜名醫。
三叉神經痛
三叉神經痛的全稱叫做原發性三叉神經痛,它的主要表現就是三叉神經分布區內短暫的反復發作性劇痛。
病因
原發性三叉神經痛病因尚未完全明了,周圍學說認為病變位于半月神經節到腦橋間部分,是由于多種原因引起的壓迫所致;中樞學說認為三叉神經痛為一種感覺性癲癇樣發作,異常放電部位可能在三叉神經脊束核或腦干。
臨床表現
成年及老年人多見,40歲以上患者占70%~80%,女性多于男性。三叉神經痛常局限于三叉神經一或兩支分布區,以上頜支、下頜支多見。發作時表現為以面頰上下頜及舌部明顯的劇烈電擊樣、針刺樣、刀割樣或撕裂樣疼痛,持續數秒或1~2分鐘,突發突止,間歇期完全正常。患者口角、鼻翼、頰部或舌部為敏感區,輕觸可誘發,稱為扳機點或觸發點。嚴重病例可因疼痛出現面肌反射性抽搐,口角牽向患側即痛性抽搐。病程呈周期性,發作可為數日、數周或數月不等,緩解期如常人。隨著病程遷延發作次數將逐漸增多,發作時間延長,間歇期縮短,甚至為持續性發作,很少自愈。神經系統檢查一般無陽性體征,患者主要表現因恐懼疼痛不敢洗臉、刷牙、進食,面部口腔衛生差、面色憔悴、情緒低落。
鑒別診斷
1.繼發性三叉神經痛
繼發性三叉神經痛主要表現為,它的疼痛是持續性伴感覺減退、角膜反射遲鈍等,常常會被合并一些其他的腦神經損害癥狀。
常見于多發性硬化、延髓空洞癥、原發性或轉移性顱底腫瘤等。
2.牙痛
牙痛常為持續性飩痛,局限于牙齦部,可因進食冷、熱食物加劇。X線檢查可發現齲齒、腫瘤等有助鑒別。
3.舌咽神經痛
較少見,常見于年輕婦女。局限于扁桃體、舌根、咽及耳道深部即舌咽神經分布區的陣發性疼痛,性質類似三叉神經痛。吞咽、講話、呵欠、咳嗽常可誘發。在咽喉、舌根扁桃體窩等觸發點用4%可卡因或1%丁卡因噴涂可阻止發作。
治療
如果發現自己是三叉神經痛,那么首先選擇的治療方式就是藥物治療,如果無效的話再選用其他的治療方法。
1.藥物治療
卡馬西平治療,當疼痛停止后可考慮逐漸減量。不良反應可見頭暈、嗜睡、口干、惡心、消化不良等,出現皮疹、共濟失調、再生障礙性貧血、昏迷、肝功能受損、心絞痛、精神癥狀時需立即停藥。如卡馬西平無效可考慮改用苯妥英鈉。上述兩藥無效時可試用氯硝西泮。不良反應有嗜睡和步態不穩,老年患者偶見短暫性精神錯亂,停藥后消失。可同時輔用大劑量維生素B12,肌內注射,部分患者可緩解疼痛。偶有一過性頭暈、全身瘙癢、復視等不良反應。
2.封閉治療
服藥無效者可試行無水乙醇或甘油封閉三叉神經分支或半月神經節,破壞感覺神經細胞,可達止痛效果。不良反應為注射區面部感覺缺失。
3.經皮半月神經節射頻電凝療法
X線監視或CT導向下將射頻針經皮刺入三叉神經節處,射頻發生器加熱使針頭溫度達65~75℃,維持1分鐘。選擇性破壞半月神經節后無髓鞘Aδ及C纖維(傳導痛、溫覺),保留有髓鞘Aα及β粗纖維(傳導觸覺),療效達90%以上。適用于年老體衰有系統疾病、不能耐受手術者。約20%應用此療法的患者出現面部感覺異常、角膜炎、咀嚼肌無力、復視、帶狀皰疹等并發癥。
4.手術治療
可選用三叉神經感覺根部分切斷術,止痛效果確切。三叉神經顯微血管減壓術,止痛同時不產生感覺及運動障礙,是目前廣泛應用的手術方法,但可出現聽力減退、氣栓及滑車、展、面神經暫時性麻痹等并發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