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每天都要喝水,喝水不僅能補充人體必需的養分,更能養生哦。但你的飲水方式是否正確呢?如果喝水的方法和時機不對,可能會危害健康。要想讓身體不缺水,學習8個喝水方法,下面就去萬家燈火視頻中看看專家徐順清推薦的喝水的正確方法吧!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喝水的正確方法
1、睡前喝水,可預防心梗和中風。人體缺水時,血液會變粘稠,發生心梗的風險增加。可在睡前1—2小時喝水1杯,可有效降低風險。
2、起床喝水,能防便秘。早上喝水,能促進腸胃蠕動。睡前可在床頭放杯水,起床后立刻喝下,效果加倍。
3、運動前喝水,表現更好。當血液中水分充足,可供給肌肉和細胞更多的氧氣和養分,不易疲勞。
4、飲酒時要多喝水。酒精有利尿的成分,使血管擴張,體溫上升,易造成身體缺水。因此,飲酒時多喝水,可減少酒后口渴等不適。
5、焦躁疲憊時,喝水能醒腦。突然感到疲憊、焦慮、暴躁或大腦注意力不集中,可能是身體缺水的表現,此時喝杯水或許能讓你煥發活力。
6、天黑后燒開水,水質佳。臺灣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表示,因為水管一天已經被大量清水沖洗干凈了,此時水質好。好不要早上燒開水,因為水管靜置一晚后,容易沉積各種異物、雜質。
7、大口喝水,等于沒喝。一次飲水太多,會加速排尿,而且喝水太快,易引起氣脹。因此,好慢慢地一小口一小口的喝。
8、瓶裝水易滋生細菌。瓶裝的飲料開口后都易滋生細菌,盡量不要嘴巴貼著瓶口喝。
本期嘉賓介紹
徐順清
徐順清,男,1966年3月出生,漢族,湖南新寧縣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政府津貼。1988年畢業于湖南醫科大學,1993年畢業于同濟醫科大學獲博士學位,1999年破格晉升為教授,2000年被聘為博士生導師,曾多次赴德國進行訪問研究。先后任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武漢環境醫學研究所副所長、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院長。主要從事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危害的生物標志物及相關生物技術研究。先后承擔國家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攻關等國家級項目10余項。先后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SCI論文20余篇,獲國家專利一項,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2004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支持計劃。主要學術兼職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組專家、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傳感器分會常務理事、華中科技大學學報(醫學版)編委、生態毒理學報編委等。
喝水排毒方法
上午工作中:檸檬水
檸檬酸能幫助腸胃排毒,加速體內的新陳代謝,檸檬的氣味還可以舒緩神經,提高工作效率,可以說是一舉兩得。
午飯前:暖開水
午餐前喝一杯暖開水,一來可以先填填肚子,降低午飯的飲食分量;二來可以補充身體所消耗的水分,加速新陳代謝。
下午茶時段:花草茶
一到Tea Time,食欲又發作,薯片、曲奇、汽水┅┅都是致肥美食,這時,不妨將泡一杯玫瑰花茶或香子蘭茶,不但可以抑制食欲,還能護膚養顏。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江蘇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