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飲食養生匯將帶我們一起探討關于類風濕病的相關知識,類風濕病是風濕病的一種,是通過關節病變為主的免疫性疾病,對于這種病醫學界也給出了詳細的研究報告以及治療方法,現在一起聽聽專家曾小峰是如何解說類風濕病的。
本期嘉賓介紹
曾小峰
曾小峰,男,主任醫師,教授,風濕免疫科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內科學系副主任,博士,1962年6月25日生。1979年考入上海第一醫學院醫學系基礎醫學專業,1984年7月畢業后一直在北京協和醫院工作。1989年9月至1990年2月任內科總住院醫師。1989年12月晉升為主治醫師,1995年4月晉升為副主任醫師,1999年9月破格晉升為主任醫師。
在臨床上勇于探索與開創,在管理病房及門診和對院內外的會診中,曾診斷了許多來自全國各地的疑難病例,并成功的搶救了不少危重罕見及少見的風濕病病人,在長期不間斷的臨床一線工作中,積累了豐富臨床經驗。
長期從事風濕病的臨床及發病機制的研究尤其是在類風濕關節炎的早期診斷、血管炎的診治及發病機制、干燥綜合征等方面進行了系統性的研究,填補了多項國內空白。
類風濕病臨床表現
類風濕病是以關節病變為主的全身性免疫疾病,該病發病機理較為復雜,目前研究其發病主要與感染,內分泌失調,遺傳因素,免疫因素,物理因素及酶與某些物質代謝異常有關。類風濕病發病機理尚未完全明確,認為RA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已被普遍承認。研究表明,類風濕關節炎有遺傳易感性,但不是惟一的因素,其發病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
臨床表現多種多樣,初起可有乏力,食欲不振,低熱等全身表現。關節受累常表現反復發作的小關節炎,掌指,腕關節腫痛為主,逐漸肘、肩、顳頜、頸椎、髖、膝、踝及足趾關節相繼受累,多關節伴有晨僵。關節進一步發展可出現骨質破壞,喪失關節功能,同時還可以出現類風濕皮下結節,肌肉萎縮,腱鞘炎、類風濕血管炎、心臟炎、肺損害、眼部及腎損害、消化系統、神經、血液系統多種病變。(推薦閱讀:類風濕關節炎是怎樣破壞關節的 )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湖北衛視,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類風濕性關節炎主要的臨床表現有一下兩大方面:
1、關節癥狀:
(1)晨僵:關節的第一個癥狀,常在關節疼痛前出現。關節僵硬開始活動時疼痛不適,關節活動增多則晨僵減輕或消失。關節晨僵早晨明顯,午后減輕。
(2)關節腫痛:多呈對稱性,常侵及掌指關節、腕關節、肩關節、趾間關節、踝關節及膝關節。關節紅、腫、熱、痛、活動障礙。
2、關節外表現:
是類風濕性關節炎全身表現的一部分或是其并發癥。本病的關節病變可以致殘,但不會致死。而關節外表現常是本病致死的原因
專家強調,早期診斷、早期治療對類風濕性關節炎極為重要。多數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關節侵蝕發生在起病1~2年內。因此,如不在早期進行恰當的治療,會導致關節畸形、功能受損,出現不可逆的損害,并加大疾病治療的難度。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軟骨或骨質破壞早可以在發病的3個月內就出現,國際公認的治療窗口期(即治療的佳時間)是起病3個月內。
類風濕的佳方法--微創介入免疫修復療法
以往臨床經常采用手術或是關節鏡等方法去除滑膜。 這些方法不僅需要住院,還會帶來出血感染、強直等后遺癥,而且很難將炎性滑膜徹底去除,解放軍 上海海淞醫院風濕科專家“微創介入免疫修復療法”通過“微創介入”和“免疫修復”兩個步驟,以去除滑膜病癥和全身免疫調節為主,使得病變滑膜組織萎縮代謝,調整和改善機體機能和病變組織的病理狀態,并通過配合中藥進行免疫修復,使體內的氣血暢通,可以減輕全身其他器官受累的程度,也從而阻止病變發展達到整體恢復、標本兼治的目的。
類風濕病的飲食
1.辨證配食是食療的基本原則。“虛者補之,實者瀉之”,“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清之,涼者溫之”為治療大法。配膳時要根據“證”的陰陽、虛實、寒熱,分別給予不同的飲食治療。一般而言,風痹者宜用蔥、姜等辛溫發散之品;寒痹者宜用胡椒、干姜等溫熱之品,而禁忌生冷;濕痹者宜用苡米、黑豆等利濕之品;熱痹者一般濕熱之邪交織,藥膳要求清中能利,而不宜食用辛辣刺激之品。
2.烹飪食療物品,一般不采取炸、烤、熬、爆等烹調方法,以免有效成分破壞,或使其性質發生改變而失去治療作用。應該采取蒸、燉、煮、煲湯、酒浸、泡等方法。烹飪的目的在于即使其味美可口,又使其保持藥性。
3.合理飲食要有節制。類風濕性關節炎病人,常見久病體虛,故飲食不可過量,進食要守時、適量,不可暴飲暴食、饑餓失常,飲食應以清淡為主。膳食應高蛋白、中脂肪、低糖、高維生素、中熱量和低鹽。少量多餐,少刺激性食物,多味佳可口易消化的食物。膳食中碳水化合物、蛋白和脂肪的比例以3:2:1為合適。多用植物油,少用動物油,動植物脂肪比例為2:1為宜。以色拉油、玉米油、橄欖油、葵花子油和魚油(不是魚肝油)為佳。飲食中熱卡的分配以早餐30%、午餐40%、下午餐10%、晚餐20%為合適。飲水量應根據病情和個體飲食習慣決定。
4.選食以味佳可口、增強食欲的飯菜、素食為主,飯后可食用水果類(蘋果、葡萄等),飲料以不含任何添加劑的果汁等天然飲料為宜,少用汽水等易引起胃酸的飲料。可適量選食富含維生素E、C、A、B等豐富的蔬菜和水果,如蘿卜、豆芽、紫菜、洋蔥、海帶、木耳、干果(栗子、核桃、杏仁、葵花籽)及草莓、烏梅、香蕉,以及含水楊酸的西紅柿、橘柑、黃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