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雖然轉冷了,但很多人還是會上火,此時的上火根本的原因在于秋燥,秋燥可分為涼燥與溫燥,切不可因為天涼了而忽視秋燥,面對這種秋燥我們應怎樣辦呢?敬請收看本期的健康一身輕聽張國璽講天涼也要防“燥”。
該視頻主要文字介紹:
秋燥怎么辦
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病邪從口鼻侵入,初起即有津氣干燥的癥狀,如鼻咽干燥、干咳少痰、皮膚干燥等。燥有兩種不同的性質:一偏于寒,一偏于熱,秋燥是外感六淫的病因之一,人體極易受燥邪侵襲而傷肺,出現口干咽燥、咳嗽少痰等各種秋燥病癥,臨床上分為“涼燥”、“溫燥”二種類型。
對付秋燥上火該怎么辦? 根據中醫“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我們應注意以下四個方面問題,主打秋季敗火之戰!
●多吃流質食物
中醫古籍中有“秋氣燥,宜以潤其燥。”首先,要多喝開水、淡茶、果汁飲料、豆漿、牛奶等流質,以養陰潤燥,彌補損失的陰津。
●多吃蔬果
要多吃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秋燥傷人的津液,多數蔬菜、水果性質寒涼,有生津潤燥、清熱通便的功效。
●多吃酸少吃辣
黃帝內經記載“肺主秋,用酸補之,辛瀉之。”酸味收斂補肺,辛辣味發散瀉肺。秋天飲食要多酸少辣,所以要減少韭菜、大蒜、蔥、姜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
●少吃煎炸食品
一定要少吃煎炸的食物如炸雞腿、炸里脊、炸鵪鶉等,這些食物會助燥傷陰,加重秋燥。
秋燥吃什么
秋燥食譜:
1、川貝雪梨豬肺湯:取豬肺一個,雪梨四個、川貝母12個。豬肺切厚片,泡水中用手擠洗干凈,放入開水中煮5分鐘,撈起過冷水,滴干水后備用;雪梨洗凈去核,川貝母洗凈。把全部材料放入開水鍋內,待火煮沸后,微火煲2小時以上。適合溫燥者服用。
2、川貝燉秋梨:取秋梨1只,挖去核后,填入川貝母粉5克,加冰糖10克,加水適量,文火燉熟,吃梨喝湯。適合溫燥者服用。
3、銀耳甘菊羹:銀耳泡發后和干的杭白菊一起煮至沸騰后按個人口味加入冰糖改小火煨2小時以上。適合溫燥者服用。
4、百合蓮子紅棗粥:取百合25克,蓮子25克,大米150克,紅棗15顆,冰糖適量。鍋中放水,先放入大米、百合干燒開后,再放入蓮子、紅棗,改用中火繼續熬煮至熟,后放入冰糖即可。適合涼燥者服用。
5、木耳山藥粥:黑木耳、山藥各1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山藥洗凈切塊,木耳泡發至軟;木耳先煮至軟爛,加山藥、粳米煮粥,冰糖調味食用。適合涼燥者服用。
6、蓮藕枸杞粥:枸杞20克、鮮藕50克、大米100克。大米淘洗干凈浸泡半小時,鮮藕洗凈去皮后切小塊,和沖洗后的枸杞及浸泡后的大米一起加入開水煮大約40-50分鐘至粥黏稠即可。適合涼燥者服用。
注意:本頻道文章版權歸遼寧電視臺,并不代表本頻道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盡快與我們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本期嘉賓介紹
張國璽,現任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老年醫學研究所研究員,并擔任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常務委員、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基礎學組副組長、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養生學與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藥理學會抗衰老及老年癡呆藥理委員會委員、中華中醫藥學會全國首屆百名中醫藥科普專家、中華醫學保健國際研究院專家委員會委員及《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中華老年醫學雜志》、《保健醫苑》、《藥物與人》、《家庭醫藥》等雜志編委。